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曾有“夜雨对床”之约。苏轼一生漂泊,多次改变定居计划,最终未能与苏辙在颍川相聚。姜唐佐作为苏轼门生,科考及第后,苏辙为其补足苏轼未完成的赠诗。这首诗成为兄弟俩唯一合写的诗,见证了一段跨越生死的兄弟情谊和师生情谊。[详细]
经过10多年的整理,《随州周家寨汉墓简牍》近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为学术界研究西汉社会提供了重要资料。[详情]
身为一名省政协委员,蒋婷近些年来也一直关注“教育共富”的话题。[详情]
《感悟思想伟力》《奋进强国征程》《广聚改革合力》《共谱政协新篇》4本论文集由人民日报出版社结集出版发行,推动研究成果转化。[详情]
春日漫步钟鼓楼,古韵书香两相宜。中轴线北端,“旧书新知 钟鼓书韵”文化市集近日火热开市,吸引近万人次参与。[详情]
2025年1月11日,《马识途年谱》新书首发暨阅读分享会在第37届北京图书订货会甘肃展厅成功举办。革命家、文学家马识途的外孙女安海涛;作家、翻译家,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傅光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秀涛;青年评论家,《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记者张鹏禹,以及《马识途年谱》作者,中国现代文学馆征集编目部主任,研究馆员慕津锋出席活动。[详情]
在《台湾四百年》这部凝聚许先生毕生心血的著作里,一个深邃的历史命题愈发清晰:无论历史长河如何奔涌,海峡两岸始终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详情]
长期以来,通过影印和整理出版等方式,善本珍椠得以化身千百,优秀传统文化得以赓续弘扬。除此之外,古旧书交易以及新近出现的古籍修复直播、游戏等形式,也让这些承载文明记忆的典籍走出“高阁”,以越发鲜活多样的姿态走入大众视野,为更多人熟知和亲近。[详情]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的文学理论经典,其“境界说”集传统词话之大成,又融入西方美学。学界多聚焦其文学批评价值,却易忽视“人间”二字的深层意蕴。《人间词话》以“人间”命名,源于其词作中“人间”一词的反复使用,寄寓了他对生命本质的哲思。[详情]
今天,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已经越来越深入,以一种继承发扬的意识,对传统文化有更多认同。说到读经典,我们一般会想到儒家、孔子,这当然没有问题,儒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首屈一指的价值,处在最核心的位置。但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有“儒道互补”之说,犹如车之两轮。如何认识这种现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