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亚子诗说毛泽东
柳亚子是一位忠贞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主义革命者,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他又是一位极具个性、声情激越、意气风发的诗人,一生写了7000多首诗。柳亚子是毛泽东与其诗词唱和最多的诗友,而他为毛泽东写的诗作有数十首之多,直抒胸臆,蕴涵丰富。这些作品记述与毛泽东的交往如数家珍;表达对毛泽东的赞颂独具慧眼;评价毛泽东的诗才登峰造极;抒发受毛泽东的影响发自肺腑,堪称是现代中国诗坛一道特色鲜明的靓丽风景。
一、粤海难忘共品茶
柳亚子是孙中山的忠实信徒,积极拥护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参加了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这是国民党新右派向共产党发动进攻的一个信号。1926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二届二中全会。柳亚子当时是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毛泽东是以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和国民党中央代理宣传部长的身份出席会议。会议期间,蒋介石以“消除顾虑,杜绝纠纷”,“改善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间的关系”为借口,提出“整理党务案”。蒋介石企图减少共产党在国民党中的数量,削弱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篡夺国民党的领导权。毛泽东对这一违背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提案据理反驳,当即得到何香凝、彭泽民和柳亚子等国民党左派的坚决支持。最后,蒋介石的阴谋受到严重挫折。
“整理党务案”的阴谋行径让柳亚子对国共合作的前景感到担忧,为此,他曾劝说中共代表恽代英采取非常手段消除后患。恽代英表示,共产党相信群众,只搞群众运动,不搞阴谋。未获结果,柳亚子又约毛泽东到茶楼密商,可是毛泽东的说法与恽代英的完全一样,而且认为采用非常手段只会损害国共合作。柳亚子感到了失望,不等会议结束,就以母亲病重为托词,回吴江老家去了。
尽管双方见面没有达成共识,但这次品茗商谈却给彼此留下了深刻印象。1949年4月29日,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首联的“饮茶粤海未能忘”句,描绘的就是他们第一次在广州相识的情形。柳亚子对毛泽东的政治抱负和文韬武略倍加赞赏,颇有相见恨晚的感慨,后来在诗词作品中也一再提及此事。1941年他写的《寄毛润之延安,兼柬林伯渠、吴玉章、徐特立、董必武、张曙时诸公》一诗中的“粤海难忘共品茶”即指此事。1945年他写的《一九四五年八月三十日渝州曾家岩呈毛主席》“阔别羊城十九秋”,指的是广州一别十九年。1949年3月25日,他们在北平重逢当天,柳亚子赋七律四首,其第二首的“二十三年三握手”,广州相见当是第一次“握手”,而“珠江粤海惊初见”则是旧事重提。1949年写的《五月五日马克思诞辰赴毛主席宴集》第二首“粤海咸京堪比例”中的“粤海”,指的也是广州相识一事。
二、并世支那两列宁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柳亚子为免遭迫害,去日本游历,次年又回到上海投身反蒋斗争。1929年,他了解到毛泽东在井冈山领导的武装斗争风起云涌,格外兴奋。他在《存殁口号六首》之一写道:“神烈峰头墓草青,湖南赤帜正纵横。人间毁誉原休问,并世支那两列宁。”“神烈峰”,即南京紫金山,是孙中山的陵墓所在地。他自注:“两列宁”指“孙中山、毛润之”。柳亚子是第一个把毛泽东和孙中山并称为“列宁”的人,不仅反映了他对孙中山和毛泽东的无比崇拜,也充分体现了他超人胆识和卓越慧眼。
1932年,正是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大举进攻的时候,柳亚子闻听毛泽东率领根据地军民接连挫败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大“围剿”,备受鼓舞,欣喜非常,欣然写下《怀人四截》一诗,开头一截即以毛泽东为题:“平原门下亦寻常,脱颖如何竟处囊。十万大军凭掌握,登坛旗鼓看毛郎。”柳亚子借用平原君和毛遂自荐的典故,称赞中央苏区反“围剿”的胜利,对毛泽东所从事的事业寄予殷切的希望。
柳亚子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他对马克思主义充满景仰。他在《仗剑集(1924—1927年)》的《空言》一诗中写道:“孔佛耶回付一嗤,空言淑世总非宜。能持主义融科学,独拜弥天马克思!”有人曾经询问柳亚子:“先生诗数千首,哪些是代表作?”他回答:“没有。”又问:“难道一首也没有?”他沉思片刻,答道:“倘本诗言志之旨,这首题为《空言》的诗,勉强可算代表作。”在他所撰写的《乐国吟》后序中,他自署“列宁私淑弟子”;后来他又曾请人刻了两方闲章,其一“亲炙中山”,其二“私淑列宁”。1937年6月25日,毛泽东在致何香凝的信中提到柳亚子时说:“像这样有骨气的旧文人,可惜太少,得一二个拿句老话说叫做人中麟凤。”毛泽东此言可谓是一语中的。
柳亚子为毛泽东写的诗中,总是把毛泽东和马恩列斯以及孙中山相提并论。比如,1945年写的《一九四五年八月三十日渝州曾家岩呈毛主席》中的“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润之招谈于红岩嘴办事处,归后有作,兼简恩来、若飞》中的“中山卡尔双源合,天下英雄见略同”,《瘦石为润之绘像,即题一律,用余自题肖像韵》中的“恩马堂堂斯列健,人间又见此头颅”,《润之书来,有“尊诗慨当以慷,卑视陈亮、陆游,读之使人感发兴起”云云,赋赠一首》中的“陆游陈亮宁卑视?卡尔中山愿略同”;1949年写的《五月五日马克思诞辰赴毛主席宴集》第三首中的“中山衣钵君能继,大道之行天下公”,《五月五日马克思诞辰赴毛主席宴集》第一首中的“卡尔中山两未忘,斯毛并世战玄黄”。
三、千古词人共折腰
1937年,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首次披露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自此毛泽东擅长写诗也广为人知。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柳亚子正在编一本《民国诗选》,想把《七律·长征》收入其中,便向毛泽东索要诗稿。毛泽东于10月7日把《沁园春·雪》抄赠给他。柳亚子读了毛泽东的雪词,诗兴大发,步韵和了一首《沁园春》:“次韵和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廿年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叹青梅酒滞,余怀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 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秾情着意雕。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柳亚子在毛泽东题写《沁园春·雪》的纪念册上写了一段《索句后记》,对其大加赞誉:“一九四五年重晤渝州,握手惘然,不胜陵谷沧桑之感,余索润之写《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行陕北看大雪《沁园春》一阕,读之余叹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作。高如苏犹未能抗尔,况余子乎,效颦技痒,辙复成此。”柳亚子还为《沁园春·雪》写了一篇跋文:“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中共诸子,禁余流播,讳莫如深,殆以词中类帝王口吻,虑为意者攻讦之资;实则小节出入,何伤日月之明,固哉高叟,暇当与润之评论之。……余词坛跋扈,不自讳其狂,技痒效颦,以视润之,始逊一筹,殊自愧汗耳!”
1945年11月14日,《新民报》晚刊“西方夜谭”栏目首次发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轰动一时,可谓“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在重庆引起一场“雪仗”。据不完全统计,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和平日报》《文化先锋》《益世报》先后刊出30多首和词,10多篇文章。国民党御用文人立场极为反动,语言尖酸刻薄,肆意恶毒攻击毛泽东,极力贬低《沁园春·雪》,真乃“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就在酸臭文人舞文弄墨之时,进步阵营的文化人也奋起反击。柳亚子当然不会漠然视之,他又和了一首《沁园春·叠韵赠中共代表团一阕》:“风马云车,从天而降,赤旗怒飘。喜延京高嘱,群才济济;嘉陵俯瞰,浊浪滔滔。天上星辰,人间麟凤,玄圑昆仑无此高。和平使,叱金钗十二,一例妖娆。 皇华妙选多妖,诚黔首苍生肯折腰。看炎黄苗裔,豆萁惨淡;金汤城郭,风雨刁骚。民治评量,政权联合,美璞精镠共琢雕。涂山会,笑防风后至,载骨明朝。”
四、胜我十年萤雪功
广州一别后,柳亚子与毛泽东远隔千山万水,但彼此相互惦念。1937年6月25日,毛泽东在致何香凝的信中写道:“看了柳亚子先生题画,如见其人,便时乞为致意。”1944年12月21日,毛泽东致信柳亚子说:“广州别后,十八年中,你的灾难也受得够了,但是没有把你压倒,还是屹然独立的,为你并为中国人民庆贺!”读了毛泽东的多次来信,柳亚子激动万分,更增加了与共产党团结合作、革命到底的决心和力量。他宣称:“世界的光明在莫斯科,中国的光明在延安。”1945年,柳亚子赋诗《延安一首,五月二十六日赋寄润之》:“工农康乐新天地,革命功成万众和。世界光明两灯塔,延安遥接莫斯科。”一个国统区的民主人士能有如此鲜明的政治判断,实属难能可贵。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飞赴重庆参加和谈,柳亚子认为毛泽东“这次是抱着大仁、大智、大勇三者的信念而来的,单凭他伟大的人格,就觉得世界上没有不能感化的人,没有不能解决的事件”。他在《一九四五年八月三十日渝州曾家岩呈毛主席》中盛赞毛泽东的胆略:“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乱倘休。”尤其是毛泽东和他单独交换了对和谈与时局的看法后,柳亚子信心倍增,有拨云见日之感,在《润之招谈于红岩嘴办事处,归后有作,兼简恩来、若飞》中感慨:“与君一席肺肝语,胜我十年萤雪功。”他在和毛泽东的《沁园春》中表示“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有人认为此句“自视甚高”,这又何尝不是他与毛泽东同心同德的一种鲜明态度?
1949年2月,毛泽东专电诚邀柳亚子共商国是,他在《毛主席电召北行二月二十八日启程有作》中写道:“六十三龄万里程,前途真喜向光明。”3月25日,毛泽东抵达北平,柳亚子前往欢迎并参加宴会,他即席赋诗道:“中国于今有列斯,万家欢忭我吟诗。”然而,3月28日,他却写了《感事呈毛主席》,心存牢骚而欲归隐。4月29日,毛泽东在《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婉言劝他:“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柳亚子当即写下《次韵奉和毛主席惠诗》,诗中有“昆明湖水清如许,未必严光忆富江”,他诚恳接受规劝,表示愿意参加新中国建设。5月1日,毛泽东专程到颐和园拜访他;5月5日,毛泽东派秘书陪他到碧云寺拜谒孙中山衣冠冢,随后邀他到双清别墅共进午餐。毛泽东对他一片真诚,柳亚子感慨:“自揆六十三龄,生平未有此乐也。”1950年10月3日晚,柳亚子参加国庆联欢,新中国形势喜人,柳亚子对毛泽东心悦诚服,在《浣溪沙》中由衷赞颂:“不是一人能领导,哪容百族共骈阗?”
(作者: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原副院长,韶山干部学院外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