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频道>> 要闻

百年老街里的“提案故事”

2025-04-16 11:02:16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2025年第8期 刘树武我有话说
0

  乙巳春节,到甘肃陇西的游客或探亲访友的亲朋,都不忘去4A级景区李家龙宫参观游玩。在这座天下李氏族人敦宗睦族、祭祀先祖的古建筑旁边,大家惊喜地发现,经过维修改造的北关正街白天古色古香,晚上灯火辉煌,游客在这儿赏景、看灯、打卡,50多项非遗展示和文艺演出更是让大家流连忘返。

  有人感叹,以前怎么不知道有这么让人赏心悦目的街区!而这条沉寂百年的老街今年能火爆“出圈”,其后凝聚了陇西县历届政协委员锲而不舍、接力提案的心血。

  秦分天下三十六郡,陇西郡名列之一。盛唐以来,天下李氏,郡望陇西。北关正街曾是陇西商贾云集的商业核心区,保留着明清到近现代的陇西城市文化特色,凝聚着两千多年来陇西特有的中医药、餐饮、地方文化等多重元素。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城市的飞速发展,北关正街逐渐沉寂下来,失去往日的繁华气息。

  为了让北关正街重新焕发历史文化风采,历届政协委员将目光投向了北关正街改造:从1987年三届一次会议14号提案提出“建议整修北关街道”,到1988年三届二次会议6号提案提出“再次建议整修北关街道”,到1989年三届三次会议15号提案提出“再次建议整修县城、北关街道”,再到2003年七届一次会议25号提案提出“关于将北关交通路改造为仿古一条街的建议”,时间跨度将近40年,历经4次政协全会,历届政协委员对北关正街改造提升的建议从未停歇……

  陇西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对北关正街改造的提案高度重视,一次次将街区改造事宜列上议事日程,但由于县级财力有限,加上北关这一片区人口居住密集,改造费用高、难度大等原因,尽管在民居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与广大市民心目中“历史文化街区”的宏伟蓝图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021年11月,张文刚、巩进武等委员向陇西县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又一次提出了“关于打造特色文化街区的建议”。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开始对北关正街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性改造提升。

  定了就干。县政府召开专题会,县政协主要领导协调指导,县政府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为牵头负责单位,组建了专班,明确了时间表和任务图。2022年9月,北关正街改造序幕正式拉开。

  工作伊始,工作专班从文体广电和旅游、住建等部门和巩昌镇精心遴选了一批懂政策、善沟通的工作人员,组成上门小分队,逐家逐户苦口婆心做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三次不行十次八次……

  “几个年轻娃娃上门跑了好多趟,说政府真的要改造沿街的门面,我们心理上还是有顾虑,觉得不太现实。但后来邻里邻居都一户一户改造好了,我们‘拉后腿’的几户也就放心了。”当事人景萍略带愧疚地说。

  在给辖区住户做工作的同时,文体广电和旅游、住建、公安、林草、电力和巩昌镇等单位抢时间、赶进度,纵向分兵把口、节点对账,横向协调联动、密切衔接,接续啃下了北关正街和头天门巷两条历史文化轴修缮改造、门面改造、巷道硬化、燃气入户、给排水和电线改移、台阶铺设、游客中心建设及招商布展、街区绿化亮化等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按照“不大拆大建、修旧如旧”的原则,目前已完成133户房屋改造、111户台阶铺设和二天门门楼、游客中心建设等,鼓励引导住户设置非遗古玩、农特产品、手工制作、特色小吃等营业商户60余家。

  其间,陇西县政协组织政协委员督查提案办理情况,特别是将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第一时间向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反馈,关于街区亮化、石材选用、运营管理等一系列“金点子”在改造过程中得到采纳和落实。

  北关正街店铺负责人杨雄介绍,以前北关正街除了道路坑洼不平,最头疼的是没有下水和污水管道,夏天味道难闻,冬天结冰路滑,出租车给钱多也不过来。现在这么一改造,下水和天然气都解决了,确实让他没想到。

  “记忆中的北关就是‘晴天飞土雨天泥’,最近看到改造后的北关正街在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和抖音、快手上刷得特别火,今天带家人现场体验一下,感觉真的是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回家过年的市民马静如饶有兴致地说。

  (作者:甘肃省政协委员,陇西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