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频道>> 要闻

古泽云梦耀千年

2024-12-02 11:14:13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2024年第23期 黄念军 屠英我有话说
0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2024年11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省云梦县博物馆参观考察,世人的目光,随着总书记的足迹,聚焦在这座饱含楚韵秦风、因出土数千枚秦汉简牍而震惊世界的千年古县。

  走进云梦,见证千年历史

  云梦是千年古县,曾是楚国别都、秦代禁苑、江夏郡治,于西魏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置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云梦是全国文物大县,曾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并创造了四个“第一”:中华第一律——秦律、华夏第一楼——东汉陶楼、中华第一长文觚——郑家湖木觚、中国第一封家书——木牍家书。

  云梦境内有五代遗存叠加的楚王城遗址,出土“卧鹿立鸟”雕塑的珍珠坡楚墓群,大坟头战国古墓葬区,出土秦简的睡虎地古墓葬区,见证秦汉大一统、出土“中华第一长文觚”的郑家湖墓区,出土金质“关内侯印”、东汉陶楼的汉墓群,梁代古刹泗洲寺、儒学大成殿等众多历史遗存。

  云梦县博物馆虽然只是一座县级博物馆,却“藏龙卧虎”,是湖北省最具特色的县级博物馆。2024年8月,被认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馆藏文物5000余件,其中,目前已定级的国家一级文物18件,二、三级文物220多件(组)。这些文物的考古发掘,为国家历史提供了不容置疑的佐证材料,为中华文明提供了绵延不绝的破译密码。

  博物馆一楼“古泽风华——云梦古代文明展”,这里依次展示古泽晨曦、南土传奇、楚国别都、大秦重镇、江夏郡治、岁月长河等篇章。展厅最里面的一幅大型漆壁画,瞬间将人们带入千年古泽云梦的辉煌历史画卷中。壁画中间是楚王城,前面是两只翩翩起舞的凤鸟托起楚简文字书写的“云梦”;左边画面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楚王在云梦游猎宴饮的场景,右边画面是云梦成为秦的禁苑后秦王祭祀的场景。这幅漆壁画兼具漆器和门板画的特征,艺术性地呈现秦楚文化在云梦的交融。

  拾级而上来到二楼“秦简圣地——云梦出土秦汉简牍展”入口处,映入眼帘的是两幅地图,一幅是“秦时期古云梦地理交通图”,另一幅是“云梦秦汉简牍出土地分布图”。从地图上可见:当时云梦水陆交通便利,北扼随枣走廊咽喉,南临千里云梦古泽。秦之南郡安陆县,县境所辖自随州以南直抵长江,顺涢水而下,可封控江汉;东面则接壤楚境,臂指淮陈,为秦楚交战的前沿。云梦楚王城成为秦人的政治重镇,更是秦军东进南下的桥头堡,后来也是秦始皇南巡狩猎祭祀的云梦行宫所在。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云梦先后出土了5批7种战国秦汉简牍,如睡虎地秦墓中的竹简木牍、郑家湖墓地的“中华第一长文觚”、龙岗墓群的汉简。所有文字,均为研究楚秦汉嬗递、秦大一统进程中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填补了传世文献的诸多空白。

  尤其是云梦睡虎地秦简,被列入“二十世纪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和“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大考古发现”,并入选《国家宝藏》文物特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巍点评说,“云梦郑家湖墓地的考古成果是秦大一统的真实例证”。云梦郑家湖墓地与楚王城城址周围的睡虎地、龙岗、大坟头、江郭等墓地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共同见证了中国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正式建立与文化大一统格局的最初形成。

  而今,沧海桑田,云梦丰富的文化遗存的时空回响依旧激荡千年。

  秦汉简牍,唤醒千年记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系列考古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简牍文献是国家信史的重要实物佐证,它上承甲骨文和金文,下启帛书、纸本和刻本,在中华文明发展、传承的脉络中具有重要地位。

  1975年,云梦睡虎地出土的1155枚秦代竹简,约4万余字,记录的内容有《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为吏之道》《日书》甲种和乙种等十篇。竹简内容涉及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对研究秦统一六国的战争史、官吏制度、农业生产、工商业发展、文化面貌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古代简牍非常珍贵,是我们国家信史的重要实物佐证。翻阅简牍,如同打开了古代的“百科全书”——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民族交流……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到七月而纵之。”《田律》被公认为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环境保护法律,充分体现了古人休养生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睡虎地秦墓11号的墓葬主人叫“喜”,生于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发掘出土的竹简上记载的秦代法律是他生前书写记录。这些简书被考证为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秦代法典,所载秦律代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法制文明。

  郑家湖墓地出土的“中华第一长文觚”,用一截圆木竖着剖开而做成的,长34厘米,宽约4厘米。上书约700字记载战国后期一位名叫“筡”的纵横家游说秦王停战止戈的故事,为今人提供了一幅战国后期各国与秦争斗、斡旋的时代画面,为了解春秋战国之际魏、越、吴之间的战争关系提供了新材料,丰富了重要史事的认知,具有重大考古价值。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我国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家书,是睡虎地4号秦墓发现的秦楚交战前线的士兵“黑夫”和“惊”兄弟俩,用木牍给家人写的两封信。“二月辛巳,黑夫、惊敢再拜问衷,母毋恙也?黑夫、惊毋恙也……”家国情怀,深切温馨。这些硝烟熏烤的文字,是研究当时社会思想的珍贵文本,是我们国家信史的重要实物佐证。

  透过简牍,一个个真实、鲜活的历史故事,跨越千年,跃然眼前。云梦竹简木牍,承载灿烂文明,唤醒了沉睡的历史记忆,让隐匿于地下的文化遗产重见天日,重焕生机。

  古泽云梦,绵延千年文脉

  云梦地处三楚腹地,位于涢水中游,因古泽而得名。从《左传》记载云梦泽开始,到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到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千古绝句等,无不赞叹云梦泽的浩瀚与神奇。

  楚王曾在这里筑城,秦皇曾在这里狩猎,汉祖曾在这里设郡。

  东汉黄香,以孝闻名,以才著称,以廉驰誉,被誉为“忠孝两全,天下无双”。“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三字经》里,黄香“扇枕温席”的故事流传千古,情动华夏。

  华夏第一楼——东汉陶楼,1979年出土于湖北云梦周田村一座东汉墓中。东汉陶楼为泥质红陶,外罩一层较薄的青黄釉。是一组楼阁组成的宅院,建筑总体布局为三合式,分前后两楼。楼顶为单檐庑殿式,前楼为两层,下层东西并列3室。前楼正面有腰檐,上层前面为百叶窗,下层每间各开一门,使下层三室相通。左室的东山墙下部开一拱形小门洞,右室的北壁开一门与后楼的碉楼下层相通。该室的西顶角开一楼道口,楼道口上搁一个活动楼梯。前楼东西两侧和碉楼两侧墙壁上还各伸出一座阁楼,阁楼有门,与室内相通。前楼东间门前建有一哨棚,独处院外,哨棚四侧有椭圆形门洞,可四处观望。

  1900多年前的建筑,有百叶窗、活动楼梯、哨棚……令人叹为观止。沉浸于东汉陶楼艺术之中,仿佛能感受到大汉王朝跳动的脉搏,感受到那一份威严豪迈的情怀。东汉陶楼既是一种陪葬冥器,又是一份精美的古代建筑模型工艺品,从中反映出东汉陶瓷工艺的发展状况,更能折射出东汉时期雕刻、建筑等艺术的卓越水平。它为研究古代建筑学、社会学和民俗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同秦代竹简、秦汉漆器一起被收录进了中学历史教科书。一县文物,三尊入列,不是罕见,就是绝无仅有。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流连于云梦博物馆的历史文物,追溯远古,放眼未来,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这份归属和自信。

  守正创新,永续千年文明

  云梦是文化大县,拥有古泽云梦、楚国别都、黄香故里、秦律圣地四大人文品牌。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云梦县博物馆升级改造,让历史文化“活”起来。升级后的展陈包括《古泽风华——云梦古代文明展》1个通史展和云梦出土秦汉简牍展、云梦出土秦汉木漆器展2个专题展,主要展示了睡虎地秦简汉简、龙岗秦简、黑夫家书木牍、“中华第一长文觚”等珍贵文物。创新展览展示手段,打造文物魔墙,通过触屏,观者可以随时了解到馆藏文物,还安排了多媒体动画讲解、3D互动体验等展项。采用数字修复、模拟场景、影像融合及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重现文物历史原貌,展示云梦睡虎地秦简主人“喜”3D复原像、“黑夫木牍”的故事等,给观众带来别样的视觉盛宴。升级后的博物馆,沉浸式的体验让云梦文物真正“活”起来,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让参观者能够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以云梦“秦简”为载体的研学活动,让历史文化“活”起来。让课堂走进博物馆,把中国传统文化做到作业里,来自各地学校的师生走进云梦博物馆开展研学之旅,观看秦简,参与秦简的手工制作,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有望在未来发挥所学专业优势,挖掘更多精神文化内涵,探索出历史文物在新时代的新发展之路。

  在市政建设中融入文化元素,让历史文化“活”起来。依托文物遗迹点、历史传说地建设文化标识,如在云梦城西睡虎地秦简出土地建设云梦睡虎地秦简原址纪念园,沿龙岗大道建起卧鹿立鸟公园、凤凰台公园等。在市政建设中兴建文化标识,如在云梦县黄香大道边建起的秦简法文化广场,在新城区建起的楚王城遗址公园,在路灯、宣传牌的制作中融入秦简元素等,让群众和游客无处不在地受到秦简法文化等传统文化的熏陶。用好文化标识,传承历史文脉,让现代的规划建设与所承载的厚重历史文化形成巧妙“对话”,让历史文化穿越着岁月长河,散发出璀璨光辉。

  建设黄香文化馆、举办睡虎地讲坛宣讲云梦故事、开发秦简书法传习等研学课程、改编皮影小品《秦律戏中戏》……多措并举,激活文物,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激发起蓬勃生机。

  云的故乡,梦的摇篮。古泽云梦一定会把祖宗留下的中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作者:黄念军,湖北省孝感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屠英,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