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频道>> 要闻

“做一个真正的读者”——读《周国平论阅读:做大师的学生》

2024-04-19 16:54:59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2024年第8期 朱永新我有话说
0

  周国平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哲学家和作家。他是研究尼采的知名学者,翻译了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偶像的黄昏》《尼采诗集》等著作,并著有《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等。他也是深受读者欢迎的散文家,出版有《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偶尔远行》《宝贝,宝贝》《经典闲读》《觉醒的力量》《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生命的品质》等。

  我与周国平是好朋友,因为阅读而结缘。他在任深圳坪山区图书馆馆长的就职典礼上曾坦言:“我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图书馆,自己是图书馆的受益者、受惠者,也希望能在馆长的位置上回报社会,让更多爱书的人受惠。”他别出心裁地在图书馆建立了“大家书房”,邀请各领域的名家入驻,用实例实景呈现阅读的魅力和价值,对全民阅读进行示范和引领,鼓励引导读者读经典、读好书,爱读书、会读书。我很荣幸受邀成为首批入驻“大家书房”的学者。

  《周国平论阅读:做大师的学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是周国平关于读书的一本文集。全书共分十二辑,三大板块。第一板块反映了周国平关于阅读的基本主张。第二板块分别是他阅读小说、诗歌、童话、哲学、宗教、中外经典等著作的读书笔记。第三板块是他参加国家图书馆文津奖评选的体会与推荐文字,在中小学进行阅读的演讲以及关于阅读的小语。这里,对书中的主要观点做一些介绍。

  一、提升精神生活的品质

  人是要过精神生活的。周国平指出,“每个人的生活品质、人生价值实际上取决于他精神生活的品质、他的精神素质。”

  过精神生活,周国平认为最好的办法和路径就是阅读,消化这些人类精神生活所积累的成果。在阅读的过程之中,我们的精神生活品质自然就会提高了。“如果说书籍是人类精神生活最主要的载体,那么阅读就是个人精神生活最主要的方式。通过阅读,个人超越时空的限制,与一切时代的优秀灵魂交谈,从全人类的精神土壤中吸取营养。”

  周国平认为,人的精神生活大致可以分为智力生活、情感生活、道德和信仰生活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都有着相对应的书籍,都是可以通过阅读来提升品质的。

  关于智力生活,周国平认为,真正的好书不仅能够给人知识,更主要的是能够激活我们的理性,“使我们的智力保持在一个活跃的状态,你会觉得作者思考的问题太有意思了,思考本身太有意思了,你也不由自主地要去想这个问题。”与智力活动相关的书籍主要是哲学和自然科学,这些书籍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和思考世界的本质和人生的价值。

  关于情感生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情感有与自然本能相关的喜怒哀乐悲恐惊等情绪,也有与社会本能相关的爱与孤独、美与崇高、幸福与苦难等高级情感,这些高级情感的培养,尤其离不开阅读。周国平认为,阅读文学和艺术作品,对于丰富我们的情感生活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那些大文豪都是情感大师、心灵大师,对人类情感的体会和观察非常敏锐、细致、到位,通过阅读他们的作品,我们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得到了印证。”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些文学作品学习怎样作为“旁观者”来观察和分析自己的情感经历,“从而超越这些具体的经历,加深对人性的认识”。

  关于道德和信仰生活。周国平在书中写道:“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大师,只要真正是大师,绝对不会限制在自己的专业里就事论事,他一定会有一个理想目标,思考人类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一个基本的共识是正义,虽然对正义的理解会有差异,但都承认正义是最重要的社会道德,正义的社会才是好社会。”价值观是社会科学的灵魂,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活品质的灵魂,我们选择走什么样的道路,社会往什么方向发展,都取决于价值观。

  阅读,让我们学会仰望天空,成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正如周国平所说,通过阅读,一个人拥有聪明的头脑,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二、直接向大师学习

  读什么样的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既然我们把阅读作为精神生活,那么就应该找那些精神含量最高的书来读,而最合适的读物无疑就是经典。周国平说,从精神生活的角度出发,可以把天下的书籍分为三大类: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这些书虽然有着书的外形,但充其量就是印上了文字的废纸,遗憾的是,这一类书籍在今天的图书市场上随处可见,“以书的面目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比比皆是。”

  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这些书读了也许有一些用处,但“不读却肯定不会造成重大损失和遗憾”。市面上绝大部分的书都属于这一类,尤其是专业类的图书,只有对于相关专业的人来说才有必读的需要。

  三是“必读的书”。这些书之所以必读,因为它们对于人的精神成长具有关键的作用,“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便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憾”。这就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那些不朽之作——大师的原著,周国平称之为“永恒之书”。他认为,这些书有三个重要特点:

  第一,大师的原著最可靠。周国平认为,读原著才是真正的“捷径”,“走别的路只会离目的地越来越远,最后还是要回到这条路上来。能够回来算是幸运的,常见的是丧失了辨别力,从此迷失在错误的路上了。”无论是教科书,还是其它介绍原著的书,在转述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思想的原创性递减,平庸性递增”的现象。

  第二,大师的原著最鲜活。周国平认为,原著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在思考关于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时,原著不仅仅直接提供观点和结论,更重要的是把思考的过程也完整地呈现出来了,内容非常丰富。但是,教科书或其它的解读“往往只把一个所谓体系和若干个抽象的观点拿给了你,魅力全无。”把一个生命“解剖了,拿给你一副骨架和一个标本。”很难有读原著时的那种快乐、激动,那种开放性和思考的力量。

  第三,大师的原著最有趣。周国平认为,原著其实比教科书和其它解读本更能够给人带来阅读的快感,因为大师的文字往往富有个性,给人以美的享受。他说,“大师比追随者可爱无比也更加平易近人”,就像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伟大人物总是比包围在它们周围的秘书和服务人员更容易接近,“困难恰恰在于怎样冲破这些小人物的阻碍”。幸运的是,在书籍的世界里没有这样的阻碍,任何人如果想见大师都不会遭到拒绝。他引用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提卜的一个讽刺比喻:那些不从原著学哲学的人,就好像看上了女主人,为了图省事却向女仆求爱。

  做大师的学生,直接向大师学习,是周国平在书中反复强调的观点,也是他自己的阅读实践的经验之谈。在书中,他读笛福、歌德、拜伦,读安徒生、毛姆、《小王子》,读托尔斯泰、昆德拉、史怀泽,读孔子、韩愈、苏轼,读李白、杜甫、辛弃疾,读鲁迅、杨绛、史铁生,等等,那些独特的阅读与思考方式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享受读书的乐趣

  关于如何读书,古今中外的学者都有许多专论和高见。周国平在书中也提出了他的“三不主义”。一是“不务正业,博览群书”,主要是强调读书面不要过于狭窄,不要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里面,因为,人类的知识体系其实是一张大网,彼此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他以自己的阅读为例,虽然他学的专业是哲学,但文学、历史更是他的最爱。文史哲其实是不分家的,“好的文学作品、历史著作,其中一定也有哲学。一个人最重要的还是让自己完整一点,没有必要受专业的限制。”

  二是“不走弯路,直奔大师”,他一直觉得“这些已经死去的大师其实还活着,甚至比我们这些活人更有生命力”。当然,读大师的书籍不是为读而读,而是让自己生活得更美好。“一开始,你是大师的学生,越来越熟悉了,你会觉得大师也是你的朋友,所表达的正是你的心声。你的心灵中有若干位亦师亦友的大师,你会多么充实。有一天你发现,你已经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阅读的最大收获莫过于此了。”

  三是“不求甚解,为我所用”,主要是强调读书不要拘泥于概念,不要死抠涵义,不要把自己放在学者的位置上。周国平认为,读书的根本是为了吸取精神营养,为了让自己丰富起来,为了在书中发现自己,“使自己的精神素质生长得更好”。他在书中介绍了自己的阅读经验:“如果在读的过程中你对某些内容不感兴趣,或者读不懂,你可以跳过去,或者就似懂非懂地了解个大概。慢慢地,在这个不求甚解的阅读过程中,你是在受熏陶,你的人文素养是在提高,你理解经典的资源是在不断积累。”不知不觉中,你会发现原来读不懂的东西能够读懂了,原来不理解的问题一下子豁然开朗了。“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读那些书丝毫不困难了,读起来非常愉快,可以把它们当闲书一样读了。”其实,不求甚解的背后是不急不躁,从容地对待自己的阅读。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曾经讲过他的读书境界:“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周国平深得其精髓,他的“三不主义”,归根结底还是要享受读书的乐趣。书中有一篇文章《愉快是基本标准》,反映了他对于阅读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标准。他坦陈,读书虽然不只是为了愉快,但是如果没有愉快的体验,一定不会有好的阅读效果。他说,他相信在好的学生和学者那里,愉快的读书一定占据着更大的比例;他相信保护和培育读书的愉快是比灌输知识更加重要的任务。“如果一种教育使学生不能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反而视读书为完全的苦事,我们便可以有把握地判断它是失败了。”无疑,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应该是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我很喜欢书中一篇文章的题目:《做一个真正的读者》。周国平说,“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身份:政协委员、科学家、教师、医生、作家、工程师、企业家、工人、农民、公务员,等等,但是,我们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读者。如果一个人不能够同时拥有读者的身份,“这个人就肯定存在着某种缺陷。一个不是读者的学生,不管他考试成绩多么优秀,本质上不是优秀的人才。一个不是读者的作家,我们有理由怀疑他作为作家的资格。”同样,一个不是读者的政协委员,我们也会怀疑他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能力与水平。

  “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而读书就是享用这些成果并把它们据为己有的过程。”亲爱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真正的读者吧!

  (作者: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