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频道>> 要闻

正青春 续文脉——访中华书局总编辑尹涛

2023-10-16 09:36:19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有话说
0

  编者按: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近日,由中华书局、京东图书联合,携手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等十几家出版机构,共同发起以“正青春,续文脉”为主题的2023“传统文化月”。本次活动聚焦年轻群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和传承。本报记者专访中华书局总编辑尹涛,探讨如何深入挖掘、创新探索,让传统文化走进当代年轻读者生活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记者:本次“传统文化月”强调让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结合这个主题,活动有什么亮点?

  尹涛:2023“传统文化月”贯穿整个9月,我们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来共享传统文化的美好。今年,“中华经典藏书”“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国学少年”,《万历十五年》《论语译注》等一系列传统文化典籍和大众熟知的名家名作,将在活动的各类主题中精彩亮相:有学生款的“登堂入室启蒙有道”,有文艺范儿的“风雅弦歌 不负韶华”,有历史向的“上下千年 纵横万里”,有思想派的“高山仰止赓续文脉”。在优秀图书的基础上,还有丰富多样、饶有趣味的活动,比如讲座、直播等,让大家能够充分参与进来、融入进来。

  记者:近年来,传统文化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时尚,在这方面,阅读有什么作用?您怎样看待传统文化阅读活动的多样化?

  尹涛:阅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础。因为阅读是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读懂、享受、吸收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进入传统文化,推动其守正创新。现在国风、国潮兴起,传统文化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潮流,在这种氛围下,我们更要注重“走向深入”的问题。对出版工作者来说,不断出好书,让我们的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爱读书、读进去,是关键中的关键,这也是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年轻一代对自己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文化水平。

  当前,数字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让社会传播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着深刻变化,年轻人富有青春活力,每天都在接触海量信息,这对于传统文化图书来说,意味着传播方式越来越重要。中华文化基因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里,人们对传统文化蕴藏的热情,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中,能够被点燃、被激活。比如前段时间广受观众好评的电影《长安三万里》,让观众领略了唐诗的魅力,激发出对唐诗的热爱,可能就有很多年轻人从这部电影就爱上唐诗了。作为传统文化出版人,我们看到了这些变化,更以开放的姿态探索能生动体现图书特色、读者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用时下流行的词就是“跨界”。其实传统文化本来就弥漫在我们生活各个领域,蕴含着创新性,可以和很多新事物、新形式融会贯通,进入传统文化的路径是多样的。

  记者:如何打造优秀图书,让传统文化阅读走向深入,促进文化传承发展?在这方面中华书局有什么做法和思考?

  尹涛:要让年轻人爱读书、读进去,最重要的还是用精品图书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展现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魅力。通常来说,传统文化出版有两个层面,一是专业精深的学术著作,二是面向大众的普及读物。其实,在两者中间,还有一个空间,能够衔接两个层面,让更多读者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底蕴。

  拿《庄子》来说。很多读者觉得《庄子》好,知道《逍遥游》《秋水》等名篇,通过众多《庄子》文白对照普及读本,可以知道每一句的释义,但离进入《庄子》、喜爱《庄子》、读懂《庄子》,还存在一定距离,需要更多能够感受和体悟《庄子》深邃思想和审美价值的图书。比如能否从寓言的角度来讲《庄子》?《庄子》中的寓言并不是从一个简单的故事中总结一个道理,语言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将其充分阐释,会带来不一样的视角和体会。又比如出版传统文化经典的国家标准版本诵读音频。古文阅读和理解存在一定门槛,可能有些读者会觉得《庄子》《尚书》等著作不容易懂,有畏难情绪,通过诵读可以帮助读者亲近经典,加深理解。这方面的产品现在还是比较缺乏的。

  所以,在这个层面上,传统文化出版可挖掘和阐释的空间很大,甚至可以说没有止境。这是机遇也是挑战,激励我们出版更多精品力作,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传统、亲近传统、传播文化,谱写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华彩篇章。(本报记者 谢颖)

[责任编辑:邱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