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频道>> 要闻

《反“扫荡”》战歌的由来

2022-12-01 09:29:04 来源:人民政协网 我有话说
0

  吴小龙

  抗战时期,延陵古镇是新四军茅山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区,也是新四军“东进”“北上”的重要通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新四军经常从这一地区出击,打击日伪。1939年11月上旬,丹阳、金坛等据点的日军纠集3000多人的兵力,采取“分进合击”战术,不间断地开赴延陵地区“扫荡”,企图寻找新四军主力部队决战。新四军一支队二团一部、新六团和地方武装丹阳独立支队等,采取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在运动中寻机歼敌。

  1939年11月8日凌晨,丹徒宝堰镇日军约三四十人至延陵“扫荡”,上午8时途经贺甲村东南塔路头村时被丹阳独立支队包围、毙伤10余人。日军残部依仗火力优势,退守贺甲村东约0.5公里的城河山制高点,并据此以轻机枪、掷弹筒疯狂射击,企图固守待援。这时,新四军一支队新六团两个营的兵力赶来增援,赶到战场后,立即从敌侧后发起猛攻,击毙敌人十余人,缴获机枪两挺。敌人抵挡不住,只得向西突围,溃逃进贺甲村,企图继续顽抗。

  12时,日军调来增援部队,突破警戒线进入贺甲村与村内残敌会合,并企图在优势火力支持下组织突围。关键时刻,二团部队赶到,将敌人“硬堵”了回去。敌人又向新四军反扑三次,均未得逞,被击毙十余人。二团三营进攻贺甲村北敌人,一营进攻贺甲村西北角敌人,敌人害怕阵地有失,开始施放毒气,新四军战士被迫暂停攻击,退出村外。

  傍晚,狂风卷着阵雨来袭,据侦察员报告:附近据点的敌人本来已经出动救援,但由于风雨交加,无法前进,又退回了据点。新四军部队立即发起强攻。一营点燃稻草数堆,以浓烟为掩护,首先突入贺甲村;三营和新六团也相继突入。战士们和敌人展开白刃战,将敌人阵地压缩到村东南角祠堂内。战至9日凌晨4时,二团二营赶来增援,新四军士气大增。上午9时许,二团二营四连先以一个排兵力摸索前进。接近祠堂时,隐藏在草堆中的敌人突然冲出,双方展开搏斗。四连二排随即冲上去助战,然后全连战士冲上去,把敌人压回祠堂。

  10时,新四军各部发起总攻,二团战士在竹竿上绑束手榴弹,在祠堂西侧、南侧炸开3个洞口,紧接着向洞内投手榴弹,炸得困守祠堂的日军血肉横飞。残敌企图从北门向外逃窜,在打谷场上被二团、新六团包围、全歼。此战,新四军共击毙日军精锐十五师团池田联队所属官兵168人,俘虏3人,缴获轻机枪4挺、掷弹筒2具、步枪100余支。

  战斗结束后,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向参战部队表示祝贺,并称赞二团是“老虎团”。新四军著名词作家罗汉、作曲家何士德以贺甲村战斗为题材作词作曲,写成《反“扫荡”》战歌,在新四军和敌后根据地广为传唱,极大鼓舞了抗日军民。

[责任编辑:徐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