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频道>> 书评

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读任启亮的散文集《特殊的旅行》

2022-08-29 09:18:03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有话说
0

《特殊的旅行》 任启亮 著

  朱晔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起就奔着同一个目标,在此后的征途中,每个人身处的跑道不一样,经历的事和见到的人不一样,决定每个人在终点前态度不同的是——爱的感知和收获。

  年齿过知天命,与人交往我会忽略对方的社会属性,更在意性格上的契合度。读书也是如此,名家的书只要不是其成名作的,我基本选择审慎的态度,凡身边作家的作品,我会认真拜读。一者因为知根知底,容易与作者同频共振;再者因为水平接近,他山之石可以直接攻玉,手到擒来即开卷有益。

  跟启亮先生结缘于一次作品发布会,更有缘分的是,我们的文章都入了选集。那天,跟他也就是一面之缘,我们仅互加了微信。

  后来的交流,差不多都是在微信朋友圈里。通过拜读他不定期发布的文字,我渐渐地走近了他。让我欣喜的是,他在我的朋友圈也与我进行了互动。我们能互动,无非一个情字,老乡情、文学情,在启亮先生的文字里,我感知到了各种各样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因为情,我们走得更近了。我得到了他的大作《特殊的旅行》。

  《特殊的旅行》是启亮先生2021年出版的散文集,收录了他50多篇文章。散文集的名称引用其中的一篇文章的标题,这篇文章说的是一名爱尔兰籍华侨在疫情暴发的初期,两次从爱尔兰采购防护服等稀缺用品并亲自押解回故乡山东泰安的故事。主人公是启亮先生的朋友,他们在首都机场匆匆见了一面。

  启亮先生用这篇文章作为散文集的名字,我觉得蕴含了两重意思:一是借这位友人博爱的故事来引出本书中诸多的情爱故事;二是收录本书的文章大致是沿着生命的线轴向前铺开的,人生就是一段特殊的旅行,有幸在这段旅程中,我们都成了彼此的过客。

  《特殊的旅行》分为心系田园、绵绵情思、海外屐痕、生活浪花、说文谈艺五个部分。

  “心系田园”属于回忆文字,主要是回忆早年间在家乡的经历。作为上世纪中后期生活在安徽农村的人,启亮先生帮助我恢复了记忆中沉淀的那部分内容,同时又补充了家乡很多我先前不知道的。虽然在同一个省份,可我们分别处在安徽的一南一北,风俗及饮食习惯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比如《挂在空中的菜篮子》中提到的榆钱、槐花,这是我先前都没有听说过的美食,我甚至不知道淮北建市的历史几乎跟我们同龄,我会笑话他,竟然对茶树产生怀疑,这是我们南方的骄傲。瓜田的诱惑是那么的有趣,我不知道被瓜田诱惑过多少回,也不知道跟着别人后面多少次匍匐于瓜田李下,更为有趣的是,我们都属于望风者,遇到险情就哆嗦的腿,绝对不适合“上前线”。我也感恩上海知青,在我们家乡,他们有个特别的称谓叫“下放学生”,我们开始讥笑他们分不清小麦和韭菜,我们很快就发现,知青们会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最为重要的是,无论多么新鲜的东西,他们一学就会,一做就有模有样。有人当上了村里学校的老师,有人在村卫生所当起了医生,有人留下了让乡下孩子一辈子都学不会的艺术天赋。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到来,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奔向城市的心门,这是后来我们头悬梁、锥刺股也要考取大学的动力源泉。我们成为家乡的游子,我们都有回乡过年的期待和回味,最难以忘怀的,还是家乡的老院子。回不去的过往啊,念不完的故乡!

  在岁月的颠簸中,突然发现,父母亲真的老了。家乡的老师,家乡的长辈,他们都老了。他们老得是如此的匆忙,以至于,我们的记忆都跟不上他们年迈的脚步,手中的笔或者手指下的键盘,始终难以描绘他们在我们心中的样子。相较于启亮先生,我好像更孱弱一些,以至于我父亲走了5年之后,我都没有从失去父母的悲伤中恢复过来。一直到我女儿跨进了大学门槛,我知道,我该忘却了,我读大学那年,母亲带着期待提前走的,这成了我心中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这是我们心中无尽的绵绵情思,唯有文字可以诉说。

  “海外屐痕”说的是出国访问的见闻。因为工作关系,启亮先生出国是家常便饭,跟着他的笔触,我们游览了印度、吉尔吉斯斯坦、尼日利亚、朝鲜,甚至加勒比地区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这不仅是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而是一扇扇窗户,通过文字,我们仿佛亲身感受了很多也许一辈子都不会过往的外面世界。这部分文字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取舍得当。我觉得这是启亮先生根据读者的喜好做出来的选择。成熟与不成熟作家最大的区别是舍弃,能将熟悉的内容舍去,以保持整部作品的气韵,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安排。

  “生活浪花”就是生活中人和事的一些记叙,这部分内容虽然在情感上似乎没有第一、二部分浓郁,新奇程度不如第三部分,可我最喜欢第四部分,在此先留个悬念,待后续展开。

  “说文谈艺”部分,作者以作品评论、题序的形式,记录与文友交往的友谊,跟前几部分风格一致的是情,无论作者的身份,启亮先生跟他们都是以情相交,以性格相投,写出了洋洋洒洒、情谊满满的文字。

  我跟启亮先生的经历大抵相同,我们都是从农村凭借个人努力读书而走出来的苦孩子,我们是改革开放后的一批幸运儿,凭借知识改变了命运。基于此,当我捧起《特殊的旅行》时,心里无形之中就多了一份亲切感,这是同类人之间的心灵共振。因此,我会超越文学,用心去读、去感悟这本书。

  《特殊的旅行》于我这样的小字辈非常有价值,我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亲历过改革开放,但改革开放前后几年的经历,包括恢复高考时的情形于我是陌生的,本书正好填补了我这部分记忆的空白。也许会有人说,这部分历史可以查阅资料。可资料看到的跟自己感知的历史毕竟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启亮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出来,这样的带入感是历史资料不具备的吸引力。

  《特殊的旅行》属于人生回忆和感悟类的文字合集,站在这个角度去理解,“特殊的旅行”的内涵变得深厚了。人生确实是场特殊的旅行,这趟行程上,每个人起点和终点似乎一样,可过程完全不一样。偏偏这趟旅行是单程的,每个人都必须勇往直前,没有悔过的机会,没有重演的可能。能留下的,甚至留下了值得记录的,说明这趟旅行就弥足珍贵。

  《特殊的旅行》即使不从人生全轴式的场景来观看,抽出其中的一个断面,甚至其中的一篇文章,都能感受到旅行的特殊性。现在也到了前面搁置悬念揭秘的时候了。第四部分的文字从文学层面理解是最见功力的,同时,每篇文章都极富哲理,读完之后都给人留下了思考的话题,这是我特别推崇的地方。

  我一直觉得我们这辈人是历史上最幸运的一代人,我们用30年的时间感受到了人类文明前三千年都没有过的断层跨越式的巨大变化,启亮先生以《再乘104路无轨电车》《出访归来》《返乡的路》等文章进行了非常文学化的表达。这似乎也是在点题,特殊的旅行那是因为感受到了特殊时间段,如相较于国内外的变化,相较于回乡旅途的变化,让我们通过对比真切地感受到了,这趟旅行的特殊,让我们真切感知到了生活的天翻地覆变化,这是经历,也是独属于我们这辈人的精神财富。

  启亮先生是淮北人,在他的文章里也提到,老子也属于“大淮北”人。有鉴于此,我以老子《道德经》里面的句子来演绎《特殊的旅行》,因为爱和情,所以这趟旅行特别的丰盈。

  但愿我读懂了《特殊的旅行》。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责任编辑:丛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