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频道>> 要闻

颜真卿书法的当代意义

2022-06-06 09:50:12 来源:人民政协网 我有话说
0

  李永健

  颜真卿郡望在孔孟之乡山东的临沂,自西晋至唐,以儒雅传家。颜真卿亲仁诚物、泛爱虚己,和家风家学息息相关,其楷书方正刚健,深厚磅礴,外拓包容,金石之味跃然于碑匾之上;其行草顿挫郁屈,奇伟秀拔,粲然忠义之气横溢于文字之间。对于我们来说,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第一,学习颜真卿忠诚爱国的坚贞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今天我们文艺工作者学习颜真卿书法,重要的是通过书法进而学习其人品。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正是学习颜真卿书法的时代意义。

  在颜真卿传世之作中有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墨迹本。公元758年,颜真卿作为平原(德州)太守,修城挖池、招募壮士,在安、史大破中原诸郡的危境中,固守以战,同时首倡讨贼爱国大义,应之者就有其兄颜杲卿,时任常山(正定)郡守。颜季明是颜杲卿第三子,颜真卿堂侄,由他往返传递常山与平原的战事消息。但终因“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事后,颜真卿前往善后,仅得兄长一足、堂侄头骨。睹物追思、血泪纵横、痛心疾首。此帖为稿本,真情流露,无意于书,不计工拙,然而所述内容壮怀激烈,酣畅淋漓。宋黄庭坚在《山谷题跋》曾评:“鲁公《祭侄季明文》文章字法皆能动人。”纵观之,通篇笔墨流畅、顿挫有别,畅达果敢。也正如宋人陈深在《停云阁帖题记》说:“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若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祭侄文稿》字里行间有对亲人为国捐躯的悲伤,更有不除暴乱誓不罢休的爱国大义。随之,公元756年,颜公率诸将南渡黄河,化悲痛为力量,匡扶社稷,保家卫国。他已把自己生死置之度外,惟以爱国大义至高无上。在品读和临写《祭侄文稿》之时,颜公爱国忠贞的高大形象令我辈肃然起敬。

  第二,学习颜真卿刚直不阿的高贵品质。西汉文学家、哲学家扬子云《法言》中有:“书,心画也。”即揭示了书法与创作主体内心世界、书品与人品的关系。书法是由书家思想品质、创作技巧和学识修养等多种因素构成的。《颜氏家训》卷四《文章第九》中强调文章书艺以典正为上,即以思想性为第一,艺术性为第二。颜真卿始终秉承家训,《争座位帖》就是一个极佳的佐证。该帖又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是颜真卿56岁写给尚书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乂的书稿,距《祭侄文稿》已6年。唐广德元年,吐蕃攻破数城,侵入京师,大唐王朝再次摇摇欲坠。汾阳王郭子仪父子引军蓝田,吐蕃军队大恐,遂逃遁。唐代宗率文武大臣在京城西廓的安福寺迎接郭子仪父子等功勋战将大摆兴道会。鱼朝恩因以保驾有功,被封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虽官阶不高但掌握朝廷军政大权。在兴道会上,按品阶礼仪,鱼朝恩座次应列十二卫大将军之后,或按上朝先例,仅能在宰相行列横安一位。然而,郭英乂却为了讨好巴结鱼朝恩,把其座位安排在了仆射之列。颜真卿为肃正朝规、维护宗法纲纪,刚正不阿、不畏强势,向这位拥权自傲的定襄郡王旁征博引,提出了劝告和批评。文稿开门见山:“盖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是之谓为不朽。”即人品修养第一,事业成功第二,这才能永久不衰。文中引用了“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的古训,并正言劝诫:“愿仆射与军容为直谅之友,不愿仆射为军容佞柔之友。”全文60余行,旁添小字4行,1193字,充满了颜公刚正率直之气。拟其字、诵其文,莫不令人肃然起敬。后人盛赞者数不胜数,宋代米襄阳在《宝章待访录》中写道:“此帖在颜最为杰思,想其忠义愤发、顿挫郁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于此书”。写到这里我不禁为之赋诗一首:“文字内容泣鬼神,诤言铿锵斥佞臣。生死贬谪皆不顾,刚正品质传后人”。颜真卿正色立朝,刚直不阿的高贵品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三,学习颜真卿廉洁清正的圣洁品行。“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我在反复临写颜真卿《乞米帖》《马病帖》时手拟心读,搁笔默叹,无不为他清正自律的圣洁品行所感动。比如《乞米帖》是一个借条,颜真卿作为颜鲁公身居高位,怎会写此借米条呢?原来,当时受安史之乱的重创,恰逢关中大旱、江南涝灾,加之宰相元载推行厚外官而薄京官的俸薪政策,导致为官清廉、毫无积蓄的颜公一家人的生活很是艰辛,他和夫人带头一日三餐以粥充饥。数月之后,罄竭瓢空,遂借米于为人耿直、忠诚孝悌的好友李光进。“拙于生事,举家食粥,来已数月。今又罄竭,秖益忧煎,辄恃深情,故令投告,惠及少米,实济艰勤,仍恕千烦也。真卿状”。难道颜鲁公就像借条中自嘲的那样拙于生事吗?颜真卿身为三朝重臣,有显赫的岳父韦氏家族,加之伯父元孙和二兄允南,故交可谓遍于朝野。况且安史之乱中他镇守平原郡,身处虎狼之地,能一边积极做好平反叛乱的准备,一边巧妙蒙蔽安禄山的耳目,怎能不会生事之法呢?之所以借米是因为颜真卿有廉洁守正、两袖清风和贫贱不能移的圣洁品行。颜公清廉为政的拳拳之心如明镜高悬。踏石留痕、抓铁有印的笔迹背后的故事正是当下廉政清正教育的一部振聋发聩的教材,应临之,诵之,思之,学之!

  第四,学习颜真卿挚爱亲友的真诚品德。在颜公所留墨迹和刻本中,有朴厚之风,是缘于他忠义爱国;有至刚之气,缘于他刚正不阿;有清净之格,缘于他廉洁自律。后人评价颜真卿书法总讲刚柔相济四字,“柔”是筋骨中的“筋”,是线条外现的形式,毋庸置疑这得发于心、行于笔。看看颜真卿的《鹿脯帖》。该帖是他在刑部尚书任上,时年57岁写给好友李光进的书信。“病妻服药,要少鹿肉,干脯有新好者,望惠少许”,帖中之字笔笔细腻、沉实,字字端庄、严谨,句句口吻恳切、柔和。千百年来,仍透露着颜公对爱妻韦芸的一片真情。他与妻子一生相守,他们真挚的爱情感动了身后无数人,“笔”翼双飞,丹青共雅心的温情故事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王澍《乍奉辞帖跋》说:“鲁公作人坚刚如铁,乃于朋友之间万分委至,故知千古真君子,未有不近人情者也”。《讯后帖》是颜公73岁在太子少师充礼仪使任上写给朋友的书信。“公高才逸韵,自有晋宋间人风,作此肆局不易处。上方招致仁者,如公之俦,岂久在江左呼?行闻迅召,以快士议。真卿顿首”。是帖共62字,用11行行书。布局参差不齐,疏落有致。节奏抑扬有序,错综且整齐,韵味情趣十足,毫无敷衍之笔,洋溢着与友人的殷殷深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在推广普及中华文化和书法艺术时,既讲究笔墨其技法,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像颜真卿书法这样蕴含的忠贞爱国、正直不阿、廉洁清正、挚爱真诚的优良品德,这应是赓续学好艺先做好人的重要意义吧!

  (作者系中国文联会员,河北省文联企业行业文联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徐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