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频道>> 书评

人民政协制度研究的破题之作——读赵连稳教授《人民政协制度确立和巩固研究》

2022-03-25 11:27:21 来源:理论研究 王江燕我有话说
0

  ◎ 王江燕

  2021年10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北京联合大学赵连稳教授的《人民政协制度确立和巩固研究》,该书在作者主持的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人民政协制度形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实而成,是第一部研究人民政协制度的专著。

  理论思维是源于现实又引领现实的思想力量。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人民政协理论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民政协的新理念新观点新论断,科学回答了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阐明了人民政协的政治原则、性质定位、目标任务、职能作用、特色优势、创新路径,形成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2019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正式提出了“人民政协制度”这一概念,他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为新中国诞生作了全面准备……这也标志着人民政协制度正式确立。”“70年的实践证明,人民政协制度具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增强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责任担当,把更多的人团结在党的周围。”讲话三次提到“人民政协制度”概念,表明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政协理论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和发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和实践要求。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无对“人民政协制度”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的专著。面对这一创新性的理论概念,赵连稳教授以其扎实的历史学科功底、丰富的社会科学研究经验和前瞻性的理论素养为这一研究领域贡献了《人民政协制度确立和巩固研究》这一专著,开拓了“人民政协制度”理论研究的视野。

  在《人民政协制度确立和巩固研究》一书中,作者从丰富的史料出发对人民政协制度进行基础性的分析。首先,针对理论界非常关注的问题,即人民政协制度是如何正式确立的?其中有没有曲折和争议?后来又是如何得到巩固的?从历史发展脉络上为读者抽丝剥茧、解疑释惑。从发展线索上来讲,抗日战争时期统一战线成为革命法宝的实践——抗日根据地实行的“三三制”政权——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五一口号”的发布——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及其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协章程》等,是人民政协制度确立和巩固过程中几个具有内在联系的重要节点。在这几个关键节点上,既有的研究大多比较分散,缺乏逻辑上的联系和整体视野的学科结合。该书特别注重在相关历史节点的研究中,将以前分散的史料有机联系起来进行宏观把握和整体分析,并提供了以往很少关注到的丰富史料细节,尤其是对人民政协制度确立过程中的《组织法》和《政协章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提出人民政协制度是立足于中国人民争民主、求独立革命斗争的实践创造,是确立与巩固我党统一战线与多党合作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

  值得关注的是,该书深入论述了人民政协制度的正式确立和巩固的原因、过程及其内在逻辑,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是就人民政协制度来论人民政协制度,而是将其放在中国政治制度体系中来阐述,将其与统一战线、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的历史有机联系起来,表明人民政协制度确立和巩固,解决了人民政协不是权力机关而是协商机构的定位问题,并且立足于这一制度逐步明确了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和工作制度。针对部分学者在一些论文中将“人民政协制度”和“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混为一谈,视为同一概念的情况,作者进行了辨析,认为人民政协作为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就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体制架构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而言,从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职能作用,及其在国家政治体制架构中的角色等方面看,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安排,它和人民政协制度确立是同时的,但不是一回事。

  本书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作者就人民政协制度确立和巩固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提出人民政协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确立和巩固提供了支撑,人民政协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同构成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特色和保障,人民政协制度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了专门机构,人民政协成为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磅礴力量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制度不仅是对中国、也是对人类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贡献等观点。

  总之,《人民政协制度确立和巩固研究》深入挖掘有关史料、全面系统探讨人民政协制度确立和巩固的历史,对于加强对人民政协制度的研究,推动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坚定“四个自信”,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

  (作者: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