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频道>> 书评

谢华的图画书创作及其他

2021-09-18 08:59:20 来源:人民政协网 我有话说
0

  孙建江

  前些时候,浙江作家谢华的图画书《外婆家的马》(文字作者)陆续荣获第六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首奖、第三届小凉帽国际绘本奖全场大奖、德国国际青少年图书馆颁发的白乌鸦奖,让人欣慰。图画书在中国大陆的集中发力,不过20多年的时间,却发展迅猛,从对图画书这一特殊文类的陌生、跟随、模仿,到倾心原创、特色发展、奋力追赶。近年来,陆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图画书创作者和图画书作品,其中,有的中国原创图画书已开始进入欧美主流图画书市场。浙江图画书创作同样是中国图画书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王晓明、冰波就是其中代表性人物。

  中国图画书的发展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成果初显,后劲十足,发展前景看好。无论是作者的创作热情,读者的阅读期待,专门图书推广机构的全力推介,中小学、幼儿园的大力举荐,出版机构的深度参与……多重合力仍然呈正向前行态势。这样的图画书生态,值得珍惜,希望中国的图画书发展越来越好。

  《外婆家的马》的文字故事改写自作家谢华若干年前创作的一篇生活随笔,其写作灵感源于她和小外孙的真实日常生活。全书以马为梦,从5匹马到45匹马,甚至把外婆挤出了屋子。小东西看到那根只字未提的竹竿已经明白了,这根竹竿就是一大群马。当然,这都是在外婆的配合下完成的。因为外婆不怒反笑,出门买菜也骑着小东西的马。可是,真的有这样一匹马、一群马吗?谢华以精准、简练的文字讲述了一个沉浸于幻想世界、物我不分、主客莫辨的幼儿与现实生活中的成人养育者之间的冲突、互动和融合。谢华的图画书文字叙述,为画家介入创作提供了良好的阐释、发挥和再创造的空间。也正是有了谢华的文字,画家黄丽才得以充分展示自己绘画创作的才华,比如,幻想的强弱,幻想空间的大小,幻想实物(马)的多少,幻想与实现的对接,等等。在这本图画书中,文字和图画可谓珠联璧合。丰子恺奖颁奖词如是说:“故事从男孩子的想象游戏入手,细腻地刻画了慈祥的外婆和调皮又可爱的小外孙形象,生活的点点滴滴无不展示出祖孙之间浓浓的爱的陪伴与关怀。特有的养育方式,特有的亲情表达,展现出当代儿童的生活,真实、朴素、感人。”

  谢华荣获图画书奖,当然值得高兴。不过,我想说的是,为什么偏偏是谢华?为什么偏偏是一位年过七旬、此前从未曾涉足过图画书创作的作家获奖?

  其实,只要我们了解谢华的创作历程,个中缘由就不难知晓了。

  谢华(本名谢媛媛)属于典型的“老三届”(“文化大革命”期间66、67、68届初中生和高中生)和“新三级”(粉碎“四人帮”后考入大学的77、78、79级大学生)。1969年,谢华高中毕业赴农村插队,后任民办教师。粉碎“四人帮”后恢复高考,考入浙江师范学院(现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为77级,是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在校期间,谢华就喜欢上了儿童文学,并开始尝试儿童文学创作,属于浙江新时期最早一批青年儿童文学作者。20世纪80年代初,她开始发表儿童故事《小桥吱呀吱呀》,这也是她公开发表的第一篇作品。作品讲述的是有关竹子村孩子天天往返一座小桥求学的故事,虽不乏稚嫩,但其间“吱呀吱呀”的抒情意味是显见的。80年代末,谢华开始了幼儿文学尝试,发表了让人为之一震的《岩石上的小蝌蚪》。在此之前,我国幼儿文学创作多以温馨、甜美、明快为基调,而谢华的《岩石上的小蝌蚪》却没有回避死亡(在太阳的照晒下,两只小蝌蚪“已经变成两个小黑点了”),直面悲剧,直面生命的沉重。这在当时可谓突破之举,曾引发不小的争议,所幸人们渐渐接受并认可了这样的幼儿文学尝试。也正是因为作者的大胆尝试,该作后来一举荣获了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90年代,谢华又开始了多种尝试,创作了针对少年读者的一批现实主义题材小说,如《钢的塔》《楼阁》《木吉有事》《油桶上的玫瑰》,还以中国传统小说笔调创作了《校园笔记二则》。与此同时,她又针对小学生读者,创作了风趣幽默的系列故事《快乐的老提》。进入21世纪后,谢华宝刀不老,艺术追求依旧。创作了长篇少年小说《谁在那里歌唱》、长篇纪实文学《江南驿——下营街三十八号》等。从以上简单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在谢华的身上,有一种十分难得和宝贵的素质,即不为既有成就所困,不为既有名声所累,不断探求、不断尝试、不断超越。而作为一位作家,还有什么比不断超越自我来得更重要和更快乐呢。

  末了,还有一点不能不提。

  谢华是一位作家,同时,她还是一位热心的“助产士”和提携后进的文学导师。许多当时默默无闻、不知写作为何物的年轻人,都曾得到过她无私的帮助。她总是不厌其烦地为青年作者问诊把脉、修改稿件、提出建议。乐于发现、发掘和鼓励儿童文学新人。关心年轻作者,为年轻作者争取参加专业会议的机会,争取待遇,向重要报刊推荐年轻作者的作品。现在的知名作家汤汤、毛芦芦,以及李生卫、胡万川、闻婷、阿娅等都曾有幸得到过她的帮助。

  谢华的投入和付出,正结出累累果实。

  (作者系学者、作家、出版人,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长)

[责任编辑:丛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