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频道>> 书评

以故事“讲哲学”

2021-08-31 10:30:4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0

  《少年读中国哲学》(全五册),张嘉骅著,陈裕仁绘,青岛出版社2021年7月第一版,225.00元

  虽然如有论者所言称,哲学并不是为每个人所预备的“菜”,且没有一位老师、一本教科书能改变这样的状况;不过,但凡有些许人文素养者,便可知晓,作为“智慧之学”,哲学于我们的人生是何等重要!她启人心智,给人以形上智慧;她“授人以渔”,给人以方法论启迪;她与人为善,启人以善言善行;更为难得的是,她发人深省,让人沉思“人之为人”的生存论意义和价值论意义。如此说来,哲学简直就是人生的指南,立身的宝典。只是,在哲学宝典与读者欲求之间,始终横亘着一堵高墙、一道壁垒,总是无法打开,这就是,哲学论著行文之晦涩与大众读者强烈的求知欲求之间的错位,可谓“需求侧”与“供给侧”之间久已存在的一大难解的矛盾。其实,人们尤其是哲学家们,并非不知这对矛盾之存在,但那些个握有“真知”的哲学人,似乎不屑于运用通俗的、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日常语言来表述进而传达“智慧之学”,因为在他们的眼中,这样做不免有“掉价儿”之嫌。这对于有兴味致力于习读“智慧之学”的广大人文爱好者而言,不得不说是一大憾事!

  当笔者怀着一颗童稚般的心,打开《少年读中国哲学》丛书,品读作者所拟“前言”,待看到本丛书作者、来自宝岛台湾的张嘉骅先生“请来”一位名为史敬林的大学教师,为明哲和学敏两名少年上“周末哲学课”的生动情节,不禁为之拍案!蓦然发现,一直以来横亘在读作者之间的那堵“高墙”,已然被富有人文情怀的哲学人打开缺口,而透现出智慧的普惠光芒。由此不禁联想到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所著小说式通俗哲学著作《苏菲的世界》。二者的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将哲学智慧融入日常生活情节,以故事“讲哲学”,深入浅出,妙趣天成,而不同只在于中西之别。故事赖以生发的时空条件虽然有异,所揭示出的“道”即世间的法则,却深相通契。

  我们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崛起并鼎盛于春秋之“轴心时代”,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灼灼生态,甚至可与古希腊文化的繁盛比肩。该丛书择取辉耀于此一时代的孔孟之仁善、老庄之至道、墨翟之兼爱、韩荀之礼法,在故事中呈现哲理,在事例中提出问题,在对话中启发思考,在互动中释疑解惑,在比较中启迪心智,而非居高临下、板起面孔一味说教,强行灌输。更为难得的是,作者并不拘泥于传统文化无以自拔,而是站在今人所处的时空视域,以今人所应有的现代性智慧和思想理念认知,回视相去久远的那个时代的思想者的所思所悟,进而作出时代性判断,这就使得乍看起来属于典型普及读物的该套丛书,既非古董翻晒而不乏时代气息,又具有了些许学术探讨的味道。如对老庄“无为而无不为”之“无”的理解;以“正当性”为基轴,对孔子之“仁”“义”之间关系的判断;对墨子“尚同”思想的时代性追问等等,都提出了不同于人的识见。这样一种互动性、讨论性写作理念,就使得该丛书不止于授人以鱼,更是授人以渔。

  当下,我们积极倡导继承和学习传统文化,挖掘其可资利用的优质资源。只是,“回到传统”不是穿越时空,再归旧途,重温往日之辉煌,而是继绝以开新,在传统之基上开出新枝,走出新途。只有找回传统,继承传统,才谈得上弘扬传统,光大传统,创发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其实质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返本以开新”。

  按照当下文化建设的思路和目标来看,这套由《孔子篇·仁的世界》《孟子篇·燃出善的火焰》《老庄篇·水最柔弱也最强》《墨子篇·让天下人都相爱》和《荀韩篇·天平上的礼和法》五个分册组合而成的《少年读中国哲学》丛书的编辑出版,可谓恰逢其时。衷心期待和祝愿这套丛书,在广大少男少女的心田里,植下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芽,强化善思笃行的精神气质,盛开“爱智慧”的现代性花朵!

  (作者为《文史哲》杂志副主编,山东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丛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