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频道>> 书讯

以文学的方式阐述医学的真正使命

2021-01-27 08:41:09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0

  江苏金坛区人民医院医生于建新小说《感染科医生》:

  以文学的方式阐述医学的真正使命

  于建新是江苏常州金坛的一名感染科医生。他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就叫《感染科医生》(花城出版社2020年11月出版)。他以“支道了医生”的口吻,对江南一个县医院感染科日常的医疗工作进行了具体、详尽和生动的描写。这本小说中所描写的场景、人物和事件,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发现和我日常的工作内容简直太像了!虽然没有和于建新医生面对面交流过,但是看他的小说,就像我的一个年轻同事,把他日常的工作,毫无顾忌、毫无保留地向我娓娓道来。因为我同样也是感染科医生,而且是从医40年的老感染科医生。

  在医生眼里,人首先是一个生理的个体,然后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就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人多了,就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社会性就产生了。医学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情况,根据当前的认知进行干预,所谓治病救人。但老实说,科学技术发展到了今天,对于人体的秘密知之甚少,很多的病痛还没有更为有效的办法。生理的个体况且如此,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则更为复杂。相对于其他行业,医生对于“窥探”人的社会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更为便利,认识也可能更为深刻。

  鲁迅先生因为是学医出身,对于国民性就有更为深刻的感受,所以写出的文章振聋发聩。孙中山先生也因为是学医出身,更能感受到劳苦大众的疾苦,所以能够为推翻帝制、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进步而奋斗一生。因为是医生,患者可以毫无保留地袒露内心深处最为隐私的那一部分,这些话,或许他们不曾和父母、爱人诉说过。为了缓解病痛,患者也可以把最隐私的部位展示给医生看。医院是社会的一个小舞台,每天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演出,美的和丑的都有,这种机会是一般人所不能及的。在医生执业和医院环境中,感染科医生又工作在一个特殊的小环境里。比如艾滋病患者群,他们是怎样的一群人,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感染的,他们感染以后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颠覆性变化,常人难以理解。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只有像于建新这样在基层医院感染科工作而且是当地唯一的艾滋病主诊医师,才有这样的机会。因此,这本小说所能提供的看问题视角和看问题的客观性,是其他作品所不能企及的。

  医学的使命就是救死扶伤,但是现实中却发生了显著的“异化”,有时会远远超出医学的范畴,这对医生提出了额外的要求,有时是难以承受的。《感染科医生》中关于林小宇和植物人父亲林从龙的描述,就很典型。由于一次浴室摔倒的意外,林从龙成了植物人。恰好同去的小儿子林小宇固执地认为是自己的“疏忽”而“深感内疚”。由此派生出来的是林小宇一系列难以理喻的表现:辞掉自己体面的工作,与妻子离婚,对女儿不管不顾,抗拒哥哥林大宇的建议和态度。因此,“支道了医生”不仅要关心患者的病情,还要面对林小宇这个特殊的家属。又如医院前任书记章先发,82岁高龄,在南京明确诊断已经没有什么办法了,回到老家,硬是要求医生能拖过一个月,理由是一家四代要一起过个生日。老先生两个儿子,一个律师、一个老师,都受过很好的教育。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当前的医疗目的已经出现了相当的异化。这些家属关心的焦点是患者的病情吗?这些都在《感染科医生》里有活灵活现的描述。作品在提醒着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医学的真正使命。这或许是当前医患矛盾的症结之一和最终的解决途径。

  医学的进步,需要科学提供更多的新手段。人的思想和认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文学作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人是有思想意识的社会性存在,一切真善美的东西,都需要持续不断地宣传和学习。人作为自然界里最为智能的动物类型,有时是无所不能的,比如上天、入海,进入天体物理和微观世界;但有时候就显得很笨,比如爱情、婚姻和家庭,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每个人都会经历,可是面对六成以上离婚率的社会现实,就觉得在这个方向的技能,人根本就没有多少进步。一般人如何认识医学、如何对待生老病死、如何构建更加平等有效的医疗体系、如何在重大疾病的防治中更为有力,甚至医学如何促进社会的进步,都是我们对于文学作品所能起的作用的追求。相对医学科学,人文部分的研究就更为复杂。比如说,肝病科医生明明知道一场大酒就是一次急性肝炎的诱因,但还是有不少肝病科医生忍不住贪杯。抽烟的害处,没有比呼吸科医生更清楚的了,但他们中抽烟的也不少。人就是这么复杂,充满了矛盾,甚至是难以理喻。《感染科医生》为文学界或非文学界的同仁们认识人、研究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我和于建新医师虽未谋面,但是心灵相通。虽然我的著述超过千万字,但都是一些医学学术著作,和文学不沾边。像我这样的感染科医生还有很多。我曾为一个八十多岁、无儿无女的临终患者刮胡子,让他走的时候更为清爽一些。也在值班的时候认真巡查病房,发现一个阑尾炎穿孔以痢疾误诊收入病房的16岁小女孩,并将她送到其他医院及时进行了手术。我和大多数感染科医生一样,对小说中的故事细节都很熟悉,但是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刻思考,更没有于建新医生的文学素养和生花妙笔。因此,能有这样一部作品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作者:成军,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总编辑)

[责任编辑:丛芳瑶]